隆波帕默尊者

《四圣谛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8年6月16日

有时候我们生起了烦恼,要知道心跑去找烦恼了,而后心不喜欢烦恼,要及时知道“不喜欢”,“不喜欢”就会灭掉,心将获得中立。
最后我们就会获得品质优良的觉性——获得不含丝毫刻意的觉知身心的觉性,同时也获得良好的禅定,拥有安住且中立的心,而不用刻意制造它,也不用呵护它。
为什么一定要“不刻意”呢?因为只要还有刻意的成分,圣道就无法生起——刻意就是业,心还在造业。
在修行阶段是需要造业的,所以才有“业处”之称。但在圣道生起的瞬间,一切都是自动自发地发生的。戒、觉性、禅定、智慧全都是自动自发的——必须都是自动自发的,因为在那个瞬间,所有的善法不请自来,在同一瞬间齐聚于同一心识刹那,没有丝毫的刻意。“刻意”是造业的因素,是业的“食物”。

《一 心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8年2月10日

赶紧去实践,持续去积累。接下来就不会再有人教导这样的法了,此前也没有人教。这样的法无法大面积传播,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传授,只有少数僧人(而非所有僧人)有机会学习,也仅有极少数僧人才能学到。
隆波之所以教导出来这样的法,是因为大家如果靠自己去摸索,恐怕是找不到线索的,无论怎么摸索,每次摸到的都是自己的(狐狸)尾巴,根本无法遇见“一心”。

《心的四圣谛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7年8月20日

心往外送,是集(苦因);

心往外送的结果,是苦;

心清楚地照见心,是道;

心清楚照见心的结果,是灭。

另外,心的自然特性是必然往外送,

心往外送以后动荡起伏,是集(苦因);

心往外送以后随着境界动荡起伏的结果,是苦;

心往外送以后没有动荡起伏、有觉性在,是道;

心往外送以后没有动荡起伏、有觉性在的结果,是灭。

所有的阿罗汉都拥有不往外送也不动荡起伏的心,拥有圆满的觉性作为心的家,从此彻见四圣谛。

(隆布敦)长老是如此开示的!隆波读完之后,心感到非常震撼。

《“我”仅仅只是一种幻觉》- 隆波帕默尊者-2017年8月19日A

倘若照见“心非我”,没有了主人,那么“我的”也将不复存在。若没有“我”,就不再有“我的”。因此,误以为“心是我”——乃是真正的罪魁祸首,正是它让我们把“我”的感觉向外不停地扩张。有些人极为执著,执著的事物也非常多。
我们要慢慢地观察自己的心。何时照见“心不是我”,那么整个世间就都不是“我”也不是“我的”了。

《最难的是证悟初果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7年8月19日B

最难的就是体证初果须陀洹,因为它强烈地违背了我们的感觉,我们觉得真的有一个“我”存在。
所以,我们一定要洞见到“我不存在”的实相。身不是“我”,只是世间的物质,它只是我们从世间临时借用的东西而已。心也不是“我”,我们无法去指挥它。它完全自行运作,时苦、时乐、时好、时坏。如此反复地观察,直到心愿意接受实相。
当心愿意接受实相,就会体证初果须陀洹。一旦证到初果须陀洹,剩下的就简单了。

《心苦,是因为不愿接受事实》- 隆波帕默尊者- 泰国解脱园寺-2017年8月12日B

涅槃是什么?涅槃是欲望止息的状态——没有了“想要”。何时没有欲望,何时就照见涅槃。因为涅槃是欲望止息的状态——没有了“想要”,而不是“不想要”,“不想要”也是一种“想要”——想要它没有。涅槃是没有“想要”生起。心没有“想要”生起,是因为心聪明了。

《佛教森林系隆波帕默尊者开示安般念的修法》-隆波帕默尊者-泰国解脱园寺-2017年7月8日

为导向修习四念处的
安般念是——
以安住成为观者的心
来观身体呼吸,
看着身体在呼吸,
心安住为观者,
不断地这样训练,
就会开始看见
身体是一部分,心是另一部分,
(身与心)开始分离,
进而看见
身是无常的、苦的与无我的;
作为观者的心,
也是无常的、苦的与无我的。
有觉性地看见身体在呼吸,称之为修习身念处,心是观者;持续深入下去,心就会快乐起来,并有觉性地去知道快乐生起了。呼气而有快乐,知道;吸气而有快乐,知道;心安住作为知者与观者——这称为修习受念处。
如果正确地修习安般念禅定,就会看见“念处”。佛陀的措辞极为精准,所使用的是“安般念禅定”一词,这是源于修习安般念的禅定,而且是正确的禅定,并不是外道隐士那种一味导向光明的禅定。

《当疾病来临时》-隆波帕默尊者-泰国斯利纳医院 -2017年3月18日

使用对立的事物来对治,属于奢摩他,它会让心来到与正在呈现的烦恼相对立的状态。而修习毗钵舍那则是不作为,不需要去做什么,只需要如其本来面目地知道:如身本来面目地知道身,如心本来面目地知道心。
奢摩他是有所为的,并且有所为之后需要呵护,否则它便会退失,而毗钵舍那则不存在“必须”或“禁止”,它仅仅涉及:如其本来面目地知道。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。

《修行必备的“大善心”》 隆波帕默尊者 2017年3月12日

高僧大德们说——在训练的初期,天啊,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,分不清东南西北,但随着时间推移与不断精进,修行变得简单起来,到最后就好像上了高速公路,无需做什么,即使是跷着二郎腿都能生起道与果,或是躺下睡觉都能证悟道与果呢。
阿难尊者就是在要躺下睡觉的片刻生起了道与果的,对吧?可我们躺下睡觉的话,只会传出一片鼾声。

《心的训练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7年2月18日A

让心准备好来开发智慧,共有两项训练:
 
第一项,训练让心获得力量。第二项,训练让心具有品质。训练让心有力量,就是带领心持续与单一所缘在一起;训练让心具有品质,就要有觉性地及时知道“心跑了”,心就会安住,具备去开发智慧的品质。如果进入开发智慧的阶段,就要以“知者、观者”的心去观:看见色法坐着,心是观者;看见色法行、住、坐、卧,心是观者;看见苦、乐,心是观者;看见善、不善,心是观者,就是如此训练。然后看见一切都呈现“三法印”。

《禅定的解剖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7年2月11日

要想能够圆满念处,就要训练发展觉性。选择用于拴住心令其有觉性的工具,比如呼吸,就可以使用安般念来发展觉性。有觉性是为了觉知身、受、心、法,觉知是为了看见事实,生起智慧,直至心保持中立,这称为“觉支已经圆满”。心契入中立,最终就会解脱——心会完全的放下。

《修行要领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6年5月14日

正确的禅定是伴随觉性的,分为两种:其一称为“止禅”,即心聚焦于单一所缘。比如与佛号在一起,心不跑到别处;与呼吸在一起,心不往别处跑。伴有快乐、宁静、轻松、法喜的生起,这样的禅定可以用于休息。
修习这种禅定的原则极其简单:以快乐的心,去持续觉知让心有快乐的所缘。

《唯一路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6年1月28日

选择任何修行方法都可以。称念佛陀可以,观呼吸也可以,做手部动作可以,观腹部起伏也可以。心一跑掉,就及时地知道;心黏着在所缘了,也要及时知道!比如观呼吸时,心跑到呼吸了,知道;心便会自然安住!看见心跑了,无须试图把心拉回来,如果心被强行拉回来,胸口会感到紧与闷。

不需要禁止心的跑动,可以动。观心,及时地知道心,将会产生正定(三摩地),这被称为“心学”——也就是持续的学习与了解心。

《中道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4年4月26日

心跑到钟那里时,没有意识到,称为欲贪行;强迫心,故意调控,不让心跑到钟那里,叫作苦行;心跑到钟那里,知道心跑钟那里了,此谓中道。中道在这里!如其本来的看待它,如心本来的看待心;心就会没有任何人为刻意的安住。如果人为的控制,看起来有在觉知自己,但心是紧的、硬的。控制让心不外送,就是走上苦行。

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
X
Scroll to Top